首页> 中医科> 房颤怎样治疗

房颤怎样治疗

提问时间:2020-05-24 13:12
心慌房颤有一年多了.怎么治疗,
医生回复
  • 赵宇 副主任医师
    三甲 齐齐哈尔中医院 中医科
    心房颤动是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在老年人中的发生率极高,并且随年龄增长中风等栓塞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而中风又成为房颤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房颤发生中风的原因主要为颤动的心房内血流不畅,血流淤滞,久而久之形成血凝块即血栓,血栓随血液循环到达身体的各个部位,哪里有血管,血栓就能堵在哪里.堵塞动脉造成动脉供血器官的缺血,严重的可导致坏死和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例如:堵塞脑内的动脉造成中风,阻塞四肢动脉造成肢体的坏死等.各种类型房颤的治疗对策1.阵发性房颤:在房颤发作时,即可选用减慢心室率的药物,也可选用复律的药物.对发作频繁者,在其发作的间歇应使用作用于心房的复律药物,而不应选用减慢心室率的药物.孤立性房颤和高血压或左室肥厚的非冠心病房颤,首选普罗帕酮或莫雷西嗪,如无效,则选索他洛尔,后逊碘酮.冠心病和心肌梗死后房颤,不用IC类药物.如病人年轻,心功能好,可选用索他洛尔;年龄大,心功能差,选用胺碘酮;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阵发性房颤选用胺碘酮.2.持续性房颤:其治疗对策包括:1)复律和长期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预防复发.2)减慢心室率和抗凝.如选对策1,应考虑用作用于心房的复律药物,选药原则同阵发性房颤;如选对策2,应选用减慢心室率的药物.3.永久性房颤:是不可能恢复窦性心律的一类房颤,治疗上应选用减慢心室率的药物和抗凝药物(1)洋地黄类药物,减慢心室率的同时有正性肌力作用,可用于心功能不全的房颤病人.因洋地黄类药物减慢心室率的机制是通过兴奋迷走神经,间接作用于房室结,延长其不应期,增加隐匿传导,所以洋地黄类药物可满意控制睡眠与静息时房颤的心室率.而在活动时交感神经占优势或在肺心病,哮喘,急性左心衰竭,围手术期等危重急症时,交感神经兴奋状况下,洋地黄类药物疗效有限(2)β受体阻滞剂,可拮抗交感神经活性.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通过阻断钙离子通道而减慢房室传导,减慢心室率,不但对睡眠或静息状态,而且对运动时的房颤均可有效控制心室率.对上述危重急症时,毛花甙丙等药物无效时,可选用静脉地尔硫.另外,预激综合征合并的房颤,禁用洋地黄,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也不用β受体阻滞剂.应选用延长房室旁道不应期的药物(如静脉普鲁卡因酰胺,普罗帕酮或胺碘酮.Ibuti1ide也是新的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延长心房和心室有效不应期,对正常心脏组织的传导几乎没有作用.Ibuti1ide对新近发生的房颤转复有效.研究表明,Ibuti1ide转复房颤的疗效优于普鲁卡因酰胺.房颤,全称心房纤维性颤动,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可由多种原因引起,房颤大多发生于心脏有显著蹭的人,常见于风湿性心脏病(特别是二尖瓣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甲亢性心脏病以及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有时不恰当地使用某种西药也可以引起一过性房颤,有些正常人由于过度疲劳也可以出现房颤.房颤较轻微的患者一般无明显的自觉症状,其出现症状的表现多数与心率的快慢有关.心悸是患者的常见症状,在阵发型或初发时心室律常较快.心悸,胸闷,惊慌的症状较为明显,偶尔有多尿现象.房颤多发生于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多为心力衰竭的诱因.慢性风心病患者大多数在并发持久的房颤后,心脏功能与劳动耐量即有明显减退.在高度二尖瓣狭窄的患者,房颤发生在心率增快时可以并发肺水肿.在房颤发作的最初几分钟内,有时会因心搏量突然减少,血管代偿反应未能起作用而造成脑缺血,产生晕厥.房颤终止时,偶尔可因为心搏暂停而发生昏厥.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房颤持久使心房内有血液淤滞,在二尖瓣狭窄的患者及心室率很快时尤其明显,容易导致心房内血栓形成,部分血栓脱落可引起体循环的动脉栓塞,尤其是脑栓塞最为常见.房颤的中医治疗主要是结合整体情况来考虑,望闻问诊四诊合参.一般来讲,可从脾胃气虚,损及脾阳,运化失司,宗气衰弱,心气不足,心脉不畅,循环失常,以致心悸怔忡.治宜温阳和中,益气整脉.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回复时间:2020-05-24 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