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科> 胆囊多发息肉样病变

胆囊多发息肉样病变

提问时间:2020-05-25 08:04
胆囊息肉5*3毫米.形态正尝充盈良好,囊壁光整,见多发增强光团,后无声影.体检发现,已有数年.指导治疗或建议。
医生回复
  • 赵宇 副主任医师
    三甲 齐齐哈尔中医院 中医科
    胆囊息肉:是指各种胆囊粘膜良性隆起的简称.大多数胆囊息肉的症状与慢性胆囊炎相似,主要表现为右上腹部轻度不适,伴有结石时可出现胆绞痛.但是也有相当数量的人并无症状,只是做降检查时才被发现,因此常常造成患者延误.目前西医针对胆囊息肉的处理方式主要是手术治疗.但手术治疗一则会出现如血管损伤,脏器损伤等并发症,无论是哪一种并发症,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再则是治标而非治本,因为手术针对的只是病灶,而没有针对致病因素,所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胆囊息肉的治疗机理 一,矫正形成息肉胆汁,阻止息肉的生长与再生成. 二,改变病灶局部微环境,切断息肉营养供给,使瘤体从根部干枯,萎缩坏死瘤亡蒂落,通过体腔随大便排出体外. 三,活性成份附着瘤体表面,浸入息肉组织体内直接杀灭细胞,使其失活,不得复生.化腐生肌,修复基底组织,恢复胃,肠功能. 四,全面调整人体免疫功能,纠正机体失衡状态,通过激活和增强人体的免疫系统(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使其增加体液免疫对致息因子的监控,促进淋巴细胞,单核吞噬和巨噬细胞对息肉组织的吞噬作用,纠正胆囊致息内环境调节,调整致息与抑息基因至正常平衡状态,从而治愈胆囊息肉.该疗法以调整,逆转患者整体病态因素,平衡阴阳入手,可从根本上使胆囊息肉逐渐缩小,吸收,最终完全消失,从而达到彻底康复的目的.临床经数万例观察,疗效显著,一般1-3个月可痊愈.治疗预防 胆囊息肉病变临床并不少见,手术是根治的方法,但并非所有胆囊息都需手术治疗.因其病变类型不同,大小不一,疾病转归亦不尽相同,因此其手术适应症各家掌握也不一致. 手术时机选择:胆囊息肉样病变术前有时难以定性.根据胆囊息肉样病变恶变可能性的高危因素我们提出下列手术指征: "1)单发病变,大于10mm,蒂粗大者,尤其是位于胆囊颈部,年龄大于50岁. "2)多发病变,伴有胆囊结石,有症状,年龄大于50岁. "3)单发病变,小于10mm,无症状,年龄小于50岁,允许观察,随访;病变增大或形态有变化则应手术治疗. "4)多普勒彩超检查病变有丰富血供提示为恶性新生物. "5)CEA(肿瘤标记物),测值明显升高且除外其它胃肠道肿瘤者. "6)胆囊息肉样病变,有明显症状且反复发作者. "7)对直径小于5mm无症状病人应间隔3到5个月随访检查.一旦病变增大或症状明显亦须行手术治疗. 近几年,非手术和中药治疗胆囊息肉病已引起医疗界的广泛重视,各种偏方,配方,验方等在消炎,利胆,控制胆囊炎,胆囊息肉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针对胆囊息肉的专科用药也取得了很大成就,随着中医中药研究的深入,非手术治疗胆囊息肉的治愈率,也在迅速提高.[编辑本段]预防 禁酒及含酒精类饮料 ∑精在体内主要通过肝脏分解,解毒,所以,酒精可直接损伤肝功能,引起肝胆功能失调,使胆汁的分泌,排出过程紊乱,从而刺激胆囊形成新的息肉及/或使原来的息肉增长,变大,增加胆囊息肉的癌变系数. 饮食要规律,早餐要吃好 规律饮食,吃好早餐对胆囊息肉患者极其重要.人体内肝脏主管分泌胆汁,分泌的胆汁存储入胆囊内,而胆汁的功能主要是消化油性食物.如果不吃早餐,则晚上分泌的胆汁利用不上,存留于胆囊内,胆汁在胆囊内滞留时间过长,即可刺激胆囊形成胆囊息肉或使原来的息肉增大,增多,所以早餐最好吃些含植物油的食品. 低胆固醇饮食 胆固醇摄入过多,可加重肝胆的代谢,清理负耽并引起多余的胆固醇在胆囊壁结晶,积聚和沉淀,从而形成息肉,所以,胆囊息肉患者应降低胆固醇摄入量,尤其是晚上,应避免进食高胆固醇类食品如:鸡蛋(尤其是蛋黄),肥肉,海鲜,无鳞鱼类,动物内脏等食品.生活护理:[编辑本段]胆囊切除术后的饮食原则 切除胆囊后,机体便失去了胆囊的储存,浓缩,排泌胆汁和分泌等功能.表现在脂肪消化功能方面的问题是没有浓缩的胆汁进入小肠,肠内胆汁酸浓度降低,胆盐的含量也比正常人减少一半.如果摄入的食物中脂肪含量较多,会引起脂肪的消化不良并影响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经过一段时间后机体会逐渐适应和代偿,这一过程需要2~3个月.因此,在这一段适应的时间里,对脂肪的摄入量要加以限制,尤其是1次不能吃含太多的动物脂肪的食物.一般采用少吃多餐的办法,一餐食量不宜过饱.食物内容可以是低脂半流食或低脂软饭,如各种粥类,面条,面包,饼干,豆腐,蛋清,去脂牛奶,低脂瘦肉,少纤维蔬菜和水果等.烹调以炖,蒸,煮的方法为宜.根据对食物的耐受情况,脂肪控制可以从每日20克过渡到每日40克.手术后经一段适应时间后,再逐渐放开对脂肪食物的摄犬[编辑本段]胆囊息肉的饮食 胆囊息肉患者应多吃一些有益的食物,宜多食的食品如下: 1,宜多食各种新鲜水果,蔬菜,进低脂肪,低胆固醇食品如:香菇,木耳,芹菜,豆芽,海带,藕,鱼肉,兔肉,鸡肉,鲜豆类等. 2,宜多食干豆类及其制品. 3,宜选用植物油,不用动物油. 4,少吃辣椒,生蒜等刺激性食物或辛辣食品 5,宜用煮,蒸,烩,炒,拌,氽,炖的烹调方法,不用油煎,炸,烤,熏的烹调方法. 6,山楂10克,杭菊花10克,决明子15克,煎汤代茶饮或饮用绿茶. 7,平时喝水时,捏少许山楂,沙棘,银杏,绞股蓝草放入水杯中当茶饮用. 规律饮食,吃好早餐对胆囊息肉患者极其重要.人体内肝脏主管分泌胆汁,分泌的胆汁存储入胆囊内,而胆汁的功能主要是消化油性食物.[编辑本段]胆囊息肉的治疗机理有哪些 (一)抑制息肉新生血管增长.使息肉缩小,消失. (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逐步萎缩消除息肉细胞 (三)使息肉细胞坏死,钙化或液化. (四)促使息肉细胞周围组织纤维化,阻断生长.[编辑本段]慢性胆囊炎饮食注意事项 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在老年人中都很常见,两者常同时存在.饮食控制是发作期治疗措施之一,也是平时保持胆汁排泄通畅,减少急性发作的重要手段. "1)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如蛋黄,鱼子,动物肝,脑肠等.胆汁中胆固醇增高,易于形成胆固醇结石.植物油既可降低胆固醇,又可促使胆固醇转变成胆汁酸防止胆石形成,故宜以植物油为主.油炸,油煎食品最好不吃,以免诱发胆绞痛.烹调上尽量清淡,少油,家蒸,煮,忌煎,炸. "2)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品,如胡萝卜,番茄等黄红色的水果蔬菜.因维生素A能保持胆囊内壁上皮的健全,也可减少胆固醇结石的形成.萝卜,水果汁,荠菜,山楂等有利胆疏肝的作用,可常吃. "3)增加食品中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比例,以保证热量需要和利于肝糖原的生成. "4)减少纤维素含量,少渣饮食还可减少对胃肠的刺激. "5)增加进餐次数,以刺激胆汁分泌,减少胆囊中胆汁淤滞浓缩.[编辑本段]胆囊息肉的病因及病理 通过近千例正常人与胆囊息肉患者体液分析观察及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取胆囊息肉病变组织活检,运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及遗传基因学,发现正常人体内和患者体内均存在着两种基因,K-RAS和G-RAS(被称为致息基因和抑息基因.他们还发现在正常人体内致息基因(K-RAS)处于失活状态(无活性),而抑息基因活性较强,它们之间处于一个相对平衡状态,而在胆囊息肉患者的体内致息基因(K-RAS)较为活跃,抑息基因活性较为低下,两种基因处于一种失衡状态. 当机体的抵抗力下降时,机体的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对致息基因(K-RAS)监控能力下降,再加上胆囊炎及胆固醇代谢异常等各种诱因条件下,改变了胆囊内环境稳定,使无活性的致息基因(K-RAS),转变成具有较强活性的致息基因(K-RAS),而抑息基因(G-RAS)活性明显减弱,此时具有活性致息基因(K-RAS)与胆囊壁细胞中某些基因片断重组后,形成其因突变,使胆囊壁细胞发生异常增生现象,并向胆囊腔生长,而这种突出于胆囊壁的异常赘生物,称之为胆囊息肉.以上是对胆囊多发息肉样病变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降
    回复时间:2020-05-25 0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