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伴发的精神障碍

高血压病伴发的精神障碍

概述

原发性高血压伴发的精神障碍(psychonosema caused by hypertension)是血管病伴发的精神障碍中最多见的一种,指患原发性高血压的同时,伴随其出现的精神障碍。原发性高血压伴发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神经症样综合征,也可出现抑郁综合征、幻觉,妄想状态等。当血压急剧增高出现高血压危象时,常表现有意识障碍。就高血压病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而情绪不稳,精神紧张等因素又常使病人血压持续升高。高血压病人对精神因素的这种敏感性,临床上有人认为很可能是高血压病人出现精神障碍的促发原因。

病因

(一)发病原因
原发性高血压目前病因尚不明,可能与年龄增长,心理社会因素,遗传因素,高热量饮食等有关,多发生于40~50岁,无性别差异,在脑血管壁病变和血液成分,血流动力学改变基础上,加上长期情绪不稳,持久的精神紧张等因素,可引起血压持续升高,造成细小动脉痉挛及细小动脉硬化,并由此而产生脑组织供血不足甚至缺血,以致神经细胞发生营养障碍,产生一过性脑血管危象或导致精神障碍,一般发病急,进展缓慢,病程波动呈阶梯样,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但最终常发展为痴呆。
(二)发病机制
在高血压病血管壁病变的基础上,加上睡眠障碍,脱水,休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红细胞增多等多种因素,可引起血压下降,血流缓慢,血黏度增加或血凝固性异常等因素,常常发生脑梗死,导致脑功能障碍,资料显示脑血流量降低的程度与痴呆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多发性梗死的梗死灶数量面积对痴呆发生有重要作用,痴呆根据颅内血管病损范围,病理分类为:
1.弥漫性病变引起的痴呆:以大脑基底节多发性梗死较多见,病理解剖常见不同病期的多发性腔隙性梗死灶,血管可见广泛性粥样硬化。
2.局限性病变引起的痴呆:与病变大小和部位有关,主要病理所见为脑动脉硬化,除了脑实质及脑血管病变外,也可累及视网膜与心肾等脏器,随着脑动脉硬化的严重发展可产生弥漫性脑萎缩。

检查

一级高血压(轻度):指成年人收缩压持续≥18.7~21.1kPa(140~159mmHg),舒张压≥12.0~13.2kPa(90~99mmHg),患者仅有全身及脑部细小动脉痉挛,部分患者出现脑衰弱综合征,表现为头部不适,情绪易激惹,自主神经症状如心跳加快或心前区不适感,以及睡眠障碍等,患者易疲乏,无力,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工作能力减低等。
二级高血压(中度):指收缩压多持续在21.3~23.8kPa(160~179mmHg),舒张压多在13.3~14.5kPa(100~109mmHg),患者脑部有小动脉痉挛,硬化,使脑细胞出现营养不良性蜕变,临床上可出现发作性焦虑,抑郁,同时伴有兴奋不安,少数患者可出现幻觉和妄想,但其情感协调,接触良好。
三级高血压(重度):指收缩压多持续在≥24.0kPa(180mmHg),舒张压≥14.7kPa(110mmHg),患者可表现为高血压脑病或危象,可出现明显的脑水肿,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同时伴有头痛,呕吐,视盘水肿,暂时性偏瘫失语,假性脑肿瘤样综合征及心肾功能不全的症状和体征。
本病的病程和预后常取决于高血压本身的严重程度,精神症状的出现可使高血压加重,意识障碍多阵发性出现,如果意识障碍持续存在则预后不好。
精神障碍常表现于以下几点:
1.早期症状:精神障碍早期症状主要为脑衰弱综合征,表现头部不适,情绪不稳,睡眠障碍,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工作能力下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
2.局限性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局限性神经系统症状体征较常见的有假性延髓性麻痹,构音困难,吞咽困难,中枢性面瘫,程度不同的偏瘫,失语,失用或失认,癫痫发作,尿失禁等,不同部位的脑出血或脑梗死产生的局限性症状不同,如大脑后动脉供血区发生障碍时,可有同侧偏盲,空间失认及自知力缺乏等。
3.智能损害(痴呆):早期为局限性,即认知功能损害不平均,尽管有记忆障碍,智能损害,但自知力和判断力保持较好,焦虑抑郁只表现对自身疾病的过分注意,以后即产生恐惧,忧虑,抑郁及疑病观念等,常突然起病,呈阶段性退化,在以后的进程中,部分病人出现感知觉障碍及思维障碍,产生各种幻觉,妄想状态,如关系,被害,疑病,嫉妒,被窃妄想等,常是中期高血压病的表现,但没有意识障碍,有的病人由情感脆弱逐渐发展为情感迟钝,强制性哭笑,少数发生情感爆发,随着病情进展,若出现躯体合并症,精神创伤,急剧环境变化,特别在发生急性脑血管意外的情况下,痴呆症状会呈阶梯式加重,晚期即成为全面性痴呆。
出现高血压危象,脑病时,病人可出现意识障碍,可伴有恐怖性幻觉或片断妄想,兴奋,冲动,言语不连贯或出现假性脑肿瘤样综合征(颅压升高体征),有些病人意识恢复后,短期内仍有类似躁狂或抑郁表现。
4.脑血管病伴发的精神障碍:脑血管病伴发的精神障碍可有记忆,智能障碍和局限性神经症状体征,多数病人的病程呈阶梯性,波动性变化,有的因脑卒中而恶化,仅少数病人病情可缓解,病程短者约2个月,长者20余年,平均5年左右,半数病人伴有高血压病,有的伴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病人的高血压,颈动脉杂音,伴短暂抑郁心境的情绪不稳,哭泣或爆发性大笑,短暂意识混浊或谵妄发作等症状常因进一步的梗死而加剧,人格相对保持完整,但也可出现明显的人格改变,如淡漠,缺乏自控能力,或原有人格特点更突出,如自我中心,偏执或易激惹,多数病人因反复出现急性脑血管病发作或冠心病发作或继发感染死亡。
5.躯体症状:常有头痛,呕吐,眩晕,血压升高,眼底动脉短暂性痉挛或硬化,X线见心脏的改变,实验室检查见肾功能改变等。

诊断

诊断标准
1.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使用的血压标准是:凡正常成人收缩压应小于或等于140mmHg(18.6kPa),舒张压小于或等于90mmHg(12kPa),如果成人收缩压大于或等于160mmHg(21.3kPa),舒张压大于或等于95mmHg(12.6kPa)为高血压;血压值在上述两者之间,亦即收缩压在141~159mmHg(18.9~21.2kPa)之间,舒张压在91~94mmHg(12.1~12.5kPa)之间为临界高血压,诊断高血压时,必须多次测量血压,至少有连续两次舒张期血压的平均值在90mmHg(12.0kPa)或以上才能确诊为高血压,仅1次血压升高者尚不能确诊,但需随访观察,WHO的新标准:理想血压:
2.精神症状出现以前,有明确的高血压史,即在患原发性高血压的基础上,病人出现脑衰弱综合征,或出现焦虑,抑郁,幻觉,妄想状态及意识障碍等表现,且精神症状随血压和躯体症状波动,也就是症状的起伏与血压的波动关系密切。
3.早期以脑衰弱综合征为主,晚期常有意识障碍。
4.病人无意识障碍时情感鲜明,接触良好,但判断力欠缺。
鉴别诊断
1.与脑动脉硬化伴发的精神障碍鉴别:由于原发性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常同时存在,且晚期出现的精神障碍有时也十分相似,因而鉴别较困难,原发性高血压在精神症状出现前,已有多年高血压病史,精神因素常为精神障碍发生的诱因,且精神障碍的发生较为迅速,而脑动脉硬化者常在过劳,任务繁重或患传染病后发生,原发性高血压发作性意识障碍较多见,脑动脉硬化如不伴有原发性高血压,则很少出现这类症状,高血压病出现痴呆症状时,以“假性麻痹性痴呆”的表现为主,而脑动脉硬化者则表现为局限性痴呆,自主神经症状在高血压病时较脑动脉硬化者为多见。
2.与功能性精神病鉴别:高血压伴发的精神障碍的病史,躯体症状有精神症状特征,并有意识障碍。
3.与感染,中毒伴发的精神障碍鉴别:可通过病史(有无感染,中毒史)等及意识障碍特点鉴别。
4.出现假性脑肿瘤样综合征,应借助CT,MRI排除颅内肿瘤。
5.神经衰弱:神经衰弱病人一般血压不高,多因精神过度紧张或遇有应激因素而发病,而本病早期的脑衰弱综合征是由于原发性高血压引起,不一定具有造成精神紧张的因素。

预防

高血压病伴发的精神障碍西医治疗
原发性高血压伴发的精神障碍以治疗高血压病为主,同时控制精神症状。
1.一般治疗
(1)目前无法根治脑血管病伴发的精神障碍,但治疗能延缓病情进展,减轻或消除疾病症状和心理社会性不良后果,并减少伴发疾病的患病率及病死率。
(2)应加强对脑血管病伴发的精神障碍的心理社会影响的了解和调整,识别疾病的促发或延续因素,提倡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早期及恢复期的患者,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让患者了解所患疾病的性质,消除顾虑,恐惧和悲观情绪,树立治愈疾病的信心,从而改善情绪,这有利于血压的稳定和降低,多食用低盐和素淡食物,少食用高脂肪,高糖及辛辣饮食,安排好工作和生活,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戒烟戒酒,适当参加文体活动等,对高血压状态的缓解也大有裨益。
(3)根据病情调整综合性治疗护理,正确应用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心理社会及康复干预等,制定全面的综合性治疗计划,并根据病情不断调整综合性的治疗护理,正确应用各种药物治疗,如溶栓治疗,抗凝治疗,极化治疗,降压药物,益智药与脑代谢改善药等,降压是治疗本病的关键,降压药物的应用可选用:氢氯噻嗪12.5~25mg,口服,3次/d;地巴唑10~20mg,口服,3次/d;钙离子拮抗剂如氟桂利嗪(西比灵)5mg,每晚1次;卡托普利25mg,口服,3次/d,酌情增至100mg,口服,3次/d等,治疗高血压危象可用可乐定0.075mg,口服,3次/d,酌情增至每天0.2~0.8mg,分3次服用,或缓慢静注0.15~0.3mg;硫酸镁肌注等,目的是改善脑血流,预防脑梗死,促进脑代谢,缓解症状,阻止病情恶化。
2.精神症状的治疗
对于原发性高血压伴发的精神障碍,应根据其不同的临床特点给予不同的药物治疗,同时要注意安全,使其安静卧床,控制兴奋,防止衰竭和高血压危象及卒中发生,用药应从小剂量开始,缓慢加药,待症状改善后减药或停药,不宜长期应用。
(1)前驱期:
①一旦明确了脑血管病伴发的精神障碍的前驱症状,应立即治疗,但早期高血压虽然血压升高但不稳定,不一定应用降压药,可正确调节饮食和生活节奏,少进盐,素淡饮食,戒烟戒酒,保证睡眠和适当活动。
②心理治疗和社会干预应贯穿整个治疗过程,目的在于减少应激性生活事件,使病人消除不必要的顾虑,恐惧及悲观情绪,主动配合治疗。
③以适合病人及其家属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并应贯穿整个治疗过程。
(2)急性期:
①尽力减轻和缓解急性症状,重建和恢复病人的社会功能。
②一般治疗:应注意病人饮食,营养,水电解质平衡;鼓励适当活动,预防感染,尤其预防肺部和泌尿系统感染。
③药物治疗:溶栓治疗,抗凝治疗,极化治疗,降压药物,益智药与脑代谢改善药等,应尽早使用,并用药物时需注意药物的合理配伍与相互作用,避免不良反应,治疗必须兼顾其他躯体疾病,如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青光眼及前列腺肥大等,根据高血压病临床分期选择适当的降压药,但不宜使收缩压降得太低,降胆固醇药有:维生素C,维生素B6,维生素E,亚油酸丸,氯贝丁酯,中药何首乌,山楂等,如有脑血管痉挛或血栓形成,可用右旋糖酐40(低分子右旋糖酐)静滴,烟酸(菸酸),烟酸肌醇(菸酸肌醇酯),地巴唑,或中药丹参,当归,赤芍,桃仁,川芎等也可应用,应根据精神症状特点使用精神药物,如控制兴奋,以BZ类较好;对焦虑抑郁综合征,可适当合并使用抗抑郁剂与抗焦虑药;抗焦虑药可选用阿普唑仑,劳拉西泮(氯羟安定)和丁螺环酮等;抗抑郁药可选用副作用较小的第二代药物,如SSRI类的氟西汀,以及噻萘普汀,圣.约翰草提取物(路优泰)等。
对于幻觉妄想症状,可选用抗精神病药,给予锥体外系副作用较轻的非经典抗精神病药,如利培酮,奥氮平,奎硫平(奎的平)等,用量要小,增量要慢,症状控制后应尽早逐步减量或停药,对意识障碍可用改善脑细胞代谢药,可选用吡拉西坦,γ-氨酪酸(γ-氨基丁酸),胞磷胆碱以及三磷腺苷(ATP),细胞色素C,辅酶A等促进脑代谢,加速脑功能的恢复和精神症状的缓解,如伴有帕金森症,可用苯海索,金刚烷胺,左旋多巴等治疗。
(3)恢复期:
①减少应激,改善症状,减少恶化可能性,增强病人适应社区生活的能力,如一组药物已使病情缓解,应续用同量3~6个月后,再考虑减量和维持治疗。
②避免过分迫使病人完成高水平(力不能及)的社会功能,因为这样可使病情恶化的风险增加。
(4)康复期:
①保证病人维持和改善功能水平及生活质量,使重又出现的症状得到有效治疗,继续监测治疗不良反应。
②长期的药物治疗计划应仔细权衡药物不良反应与病情恶化的风险。
③对卒中发作后遗的瘫痪,失语等,可做针灸治疗及坚持恢复功能的训练,对智能损害病人或生活不能自理者应加强护理。
④以往非常忽视心理学,认为心理治疗对老年人帮助不大或不合适,现在心理治疗已经成为治疗老年疾病必须考虑的措施,心理治疗所针对的不只是临床症状,而且涉及老年问题,器质性精神障碍越重和越危及老年人的安全性与独立性,也就会越多地表现寻求依靠与帮助的退行性行为,需要注意,在对这些问题的处理中,不应对老年人要求过高,以心理支持为主,丰富,充实的生活也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在老年人的心理治疗中,应特别注意移情现象,对老人的体贴,尊重是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不仅要使老年人感受到接纳和认同,而且要理解其弱点和奇特之处,对老年病人的心理治疗技术重点为心理支持,援助和交往。
3.护理
按照脑血管病伴发的精神障碍(血管性痴呆)的护理程序进行护理。
(1)护理评估:
①评估主观资料:头昏,头痛,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要求自理的动机和坚持程度;精神状态,如对突发性失语,偏瘫感到自卑,恐惧;进食,梳洗,沐浴,穿衣,修饰,如厕能力,或其他日常生活能力;家庭和社会支持。
②评估客观资料:神经体征,如失语,偏瘫;定向障碍和躯体功能衰退程度;实验室及其他检查,如血糖,血脂增高,以及神经影像学阳性所见。
③评估相关因素:脑血管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以及糖尿病等原发病;病情严重性和智能损害程度;躯体疾病或躯体残疾;老年人衰弱;治疗因素。
主要护理诊断:智能障碍(痴呆),瘫痪(躯体移动障碍),潜在或现存的外伤,潜在或现存的自杀,自伤行为,潜在或现存的外走行为,潜在或现存的感染,言语沟通障碍,幻觉妄想,焦虑,抑郁,自卑,生活自理障碍,个人调适障碍,社交障碍,饮食障碍,潜在或现存的营养不足,排便障碍,睡眠障碍。
(2)护理目标:
①病人最大限度地恢复活动功能,学会摆放瘫痪肢体的位置,能主动要求每天进行肢体锻炼,并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②住院期间清洁无异味,不发生因活动不当或不活动而产生并发症,能在协助下进食,更衣,如厕等。
③恶劣心境,精神病性症状和饮食睡眠情况改善。
(3)护理措施:
①安全和生活护理:
A.仔细测定,慎重对待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高度警惕疼痛,胃部不适等一般症状,对动脉硬化或冠心病人的血压突然增高,要警惕心衰,心绞痛及脑血管意外。
B.建立舒适安全的病房环境,注意病人安全,应安排在重病室重点照顾,并提供以下方便病人自理生活的设施:
a.室内采光柔和,无危险物品,家具放置以方便病人行动为宜,病床,就餐座位和日常用品放在固定处,便于使用。
b.新病人入院后,不要突然改变原有生活习惯,作息时间相对固定,以便记忆。
c.高度注意预防跌倒,骨折,外伤,烫伤等意外,保持地面平坦,干燥,走廊,餐厅,活动室,浴室,厕所等有扶手架,提供病人轻便,防滑,合脚的软底鞋,在病人进行日常生活料理时,给予充足的时间,切忌催促。
d.经常帮助病人确认现实与环境,生活区内放置大型日历,挂钟,作息时间表,病区环境示意图,提供报纸,书刊,电视。
e.不让病人擅离安全环境,以防不测。
C.帮助病人制定日常生活时间表,鼓励自理生活,护理人员应相对固定,以耐心,热情,接纳的态度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D.病人因言语功能和智能受损,表述症状有困难,因此症状有隐蔽,不典型的特点,需要全面仔细观察下述病情变化:
a.经常评估病人生理需要及自理能力,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
b.对生活自理困难的病人,应有专人照顾,如对行走不便的病人要搀扶,对完全丧失自理能力的病人要全面照顾生活和预防合并症。
c.对长期卧床病人,要做到定时翻身,按摩,进行肢体功能活动,保持床褥平整,干燥,预防褥疮及并发症,卧床时要加床档,以免坠床,给病人讲解早期活动的重要性,教会病人及家属锻炼和翻身技巧,保持关节功能位置,翻身1次/2~3h,翻身时作主动或被动活动锻炼。
E.保证饮食数量和营养,提供无骨,刺,易吞咽,易消化,营养丰富的低盐低脂饮食,必要时给予鼻饲流汁,进餐时有专人观察,督促细嚼慢咽,对进食困难者予以协助,谨防噎食,禁止吸烟,饮酒。
F.根据病人的自理能力,关心,督促和帮助其进行日常生活和个人卫生料理,如洗脸,刷牙,洗脚,清洗会阴,进餐,饮水,饭前便后洗手,更衣,仪容修饰,适时沐浴,理发,剃须,修剪指甲等,对自理能力不足者,按严重程度分别进行生活料理操作训练,由简而繁,重复强化,帮助病人重新获得和保持现有的自理能力。
G.对痴呆病人要尽量保持规律性生活方式,如加强个人卫生,饮食,排便,睡眠培训,观察病人排泄情况,及时处理便秘,尿潴留。
H.尽量满足病人的兴趣爱好和合理要求,适当安排活动,鼓励病人参加集体活动和简单有趣的工娱治疗,鼓励家属探视,但劝告不讲令人不快的事,适当让病人外出,但必须有人陪同,注意安全,防止意外,给病人佩带身份识别卡(姓名,地址,联系人,电话等),一旦走失方便寻找。
I.病人活动时,应注意活动过度的征候:全身乏力,面色苍白,或运动不协调;活动停止后心率增加超过30次/min 或发生心律失常;呼吸频率增快,甚至发生呼吸困难等缺氧表现,有上述征候者必须立即停止活动。
J.使病人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白天除午睡外,尽量不卧床;晚餐不宜过饱;晚餐后不宜多喝茶水或引起兴奋的饮料,不参加引起兴奋的娱乐活动;入睡前,可温水洗脚帮助入睡,密切观察病人睡眠情况,对睡眠不佳者,使其学会放松疗法,帮助入睡。
②心理护理:
A.要尊重病人,和蔼可亲,细心耐心地倾听病人诉说,如病人记忆减退,护士要不厌其烦,提供正确信息,切忌责怪;与病人谈话时声音要大,速度要慢,措词简短清晰,重复重点,必要时可使用辅助器材,如助听器,书面小卡片,实物等,以便更好地沟通。
B.经常帮助病人确认现实环境的地点,人物,时间,以维持对现实的辨识能力,如重复带领病人熟悉环境,强化介绍1~2个场所,如厕所,洗脸室,床铺等;接触病人时,以姓名或头衔称呼病人,以增加其自我记忆。
C.病人可能因偏瘫或失语而自卑,消极,或因生活不能自理导致性情急躁,护士应主动关心病人,并请家属配合,给予病人精神和物质方面的支持,鼓励或组织病友之间交流养身经验。
③特殊护理:
A.对收藏废物的病人要常检查,对有自杀,自伤或攻击危险的病人应使之持续处于护理人员视野,必要时应专人护理,并可暂行保护性隔离或约束。
B.引导和帮助病人诉说引起焦虑,抑郁,愤怒的原因和内心感受,观察严重程度和言行,及时预测病人的心理,生理需要,主动满足其各种需求,如同抑郁者交谈时,应鼓励其回忆往日的经历,成功的业绩,并表示赞誉和敬重。
C.病人出现妄想及幻觉时,可设法转移其注意力,引导到病人感兴趣的现实事物上来,并给予适当安慰和良性感官刺激,在良好护患关系的基础上,告诉病人在感到某人对自己有威胁或听到某人要害自己时,要及时告诉工作人员,以便及时排解。
D.帮助病人了解自己的病情,改善自知力和自控能力。
E.遵医嘱正确实施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
F.康复护理:陪伴病人参加简便工疗,文娱,体育和老年康复活动;对各种失语和认知障碍者,应尽早进行语言,认知功能和肢体活动的康复训练。
(4)健康教育:
①经常向病人及家属宣传,讲解预防外伤的措施,并使其明白脑卒中复发的危害性。
②预防血管性痴呆必须先预防高血压病及脑动脉硬化症,应注意调节饮食,防止过度肥胖,戒酒戒烟,积极防治原发病,要定期检查,按医嘱治疗,如果出现短暂脑缺血发作症状,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止复发。
③饮食以清淡,低脂,低胆固醇,低盐,低糖为宜,忌烟酒。
④在青年期要不断培养个人兴趣爱好和开朗性格,在老年期仍要坚持学习,坚持体力活动和社会活动,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
⑤老年人晨间睡醒时,最好安静10min后缓缓起床,以防体位性低血压。
⑥脑出血病人应积极配合医生将血压控制在正常水平,避免情绪激动和不良刺激,不可突然用力过猛。
预后
意识障碍不断加深,且持续存在,则预后不佳。
高血压病伴发的精神障碍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