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高血压性小动脉性肾硬化

恶性高血压性小动脉性肾硬化

概述

恶性高血压性小动脉性肾硬化主要表现在肾小动脉坏死,增生性动脉内膜炎和肾小球纤维蛋白样坏死。肾小球肾炎,慢性肾衰,肾动脉狭窄,肾血管炎和少见的内分泌疾病(嗜铬细胞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导致的继发性高血压是形成恶性高血压性小动脉性肾硬化主要原因。

病因

病理因素(45%): 病理学改变,包括肾脏大小的变化很大,可能取决于临床病程的长短和原有疾病的存在,入球小动脉纤维素蛋白坏死且蔓延至肾小球是恶性小动脉性肾硬化的特点,小叶间动脉和较小的小动脉特征性地出现增生性动脉内膜炎和因胶原的细同心分层而致的内膜增厚,实际上常使血管腔消失,这种分层引起典型的洋葱皮样外观,此种损害可能与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和硬皮病的损害不能区别。
疾病因素(45%): 对于轻至中度高血压,最初的反应是动脉和小动脉血管收缩以维持相对恒定的组织灌注的正常水平,随着高血压严重程度增加,自身调节最终失败,血压的升高将损伤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壁,脑部缺乏自身调节会导致脑水肿和高血压脑病的临床表现。

检查

恶性高血压性小动脉性肾硬化的症状:
高血压、肾脏受累、血尿、血尿伴蛋白尿、眼底出血和渗出、心脏增大。
诊断基于存在持续性舒张血压>120mmHg,神经视网膜病变和其他心脏与肾脏受累的临床表现。
肾脏受累。过敏性紫癜也称为出血性毛细血管中毒症,是一种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与血管的自体免疫损伤有关。临床上将过敏性紫癜所引起的肾脏受累称为过敏性紫癜肾炎。临床特点除紫癜外,常有皮疹及血管神经性水肿、关节炎、腹痛及肾炎等症状。

诊断

诊断
根据病因,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即可诊断。
鉴别诊断
应除外各种继发高血压尤其是慢性肾炎高血压型恶性肾小动脉硬化症应与急进性肾炎系统性血管炎等病相鉴别。
1.慢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系指各种病因引起的不同病理类型的双侧肾小球弥漫性或局灶性炎症改变,临床起病隐匿,病程冗长,病情多发展缓慢的一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总称,故严格说来它不是一独立性疾病。
2.动脉硬化是动脉的一种非炎症性病变,是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和管腔狭小的退行性和增生性病变的总称,常见的有:动脉粥样硬化,动脉中层钙化,小动脉硬化3种。

预防

恶性高血压性小动脉性肾硬化西医治疗
约50%未治疗的病人6个月内死亡,其余多数1年内死亡。死亡通常是因为尿毒症(60%),心衰(20%),脑血管意外(20%),或心机梗死(1%)。治疗后生存率1年时约75%~85%,5年时60%~70%,10年时45%~50%。肾功能不全倾向于生存率低。
尽管一些病人会自发缓解,积极降低血压和处理肾衰可显著降低死亡率和发病率。甚至用了有效的抗高血压治疗,多数病人仍有中至重度血管损害和有冠状动脉,脑血管和肾脏疾病的持续危险。进行性肾功能不全病人可以透析维持,偶有改善肾功能,透析停止。损害内的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腔隙梗塞时不常以积极降低血压治疗。恶性高血压性小动脉性肾硬化中医治疗方法 暂无相关信息 恶性高血压性小动脉性肾硬化西医治疗方法。
恶性高血压性小动脉性肾硬化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仅供参考,详细请询问医生)